一、基本情况
云南财经大学物流与管理工程学院成立于2022年7月,由原物流学院、城市与环境学院合并成立。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,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、副高级职称27人,高级职称占比为49.5%;具有博士学位57人,占比62.6%。同时,学院拥有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,云南省“兴滇英才支持计划”教育人才1人、文体人才1人,青年拔尖人才7人,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。
二、专业设置
学院现有8个本科专业,分别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、城乡规划、工程管理、房地产开发与管理、资产评估、物流管理、物流工程、供应链管理。其中,物流管理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国家二类特色专业、云南省特色专业、重点专业、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品牌专业;物流工程和资产评估为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供应链管理为云南省新兴专业;城乡规划、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自2024年秋季学期停招。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86人,共45个行政班级。
学院现有5个硕士专业,其中3个学术硕士点分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、物流工程、企业管理(物流管理方向),2个专业硕士点分别是资产评估、工程管理(项目管理)。学院全日制在校研究生326人。
三、其他
学院实施“学研联动+实验实训+专业竞赛+企业实践”的四位一体培养模式,建立了“复合型+研究型+创新型+应用型”的人才融合培养体系,突出学科优势与特色,促进学科专业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之间有机融合。2021年成立现代物流产业学院,2023年入选省教育厅认定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,是集产、学、研、转、创、用于一体,互补、互利、互动、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。
学院实验室总面积2600平方米,建成了国内财经院校最先进的现代物流创新实验中心,包括现代物流装备实验室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、典型物流设备测绘实训实验室、3D打印工作室、物流数字化及物联网技术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,建设了云南省高校高原山地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、云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(西南边疆山地区域开发开放协同创新中心)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“云南跨境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”、云南省高校智慧物流系统重点实验室、云南省高校全供应链智能物流工程研究中心、云南省物流工程高校科技创新团队、云南省高校“数智物流”科技创新团队、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“现代物流与营销管理”,另外学院还在国内共同建设有两个省级技术中心,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和协作中心,为学生提供全方位、全体系、全教学过程的实践教学。
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,建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(线下)5门:《物流信息系统》《物流管理》《工程项目管理》《环境科学》《企业价值评估》;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:《现代物流管理第二版》;省级规划教材2部:《物联网技术》《物流管理系统》 ;省级精品教材1部:《营销渠道管理》;省级优秀教材3部:《现代物流管理》《物流管理 》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》 ;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,其中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:“现代物流管理”“三精”立体化课程建设、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物流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,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:校企合作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、面向国家重大产业需求的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;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:《经济地理学》;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: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》《经济地理学》《房地产法规》。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,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,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此外,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,学术成果丰富。近年来,学院承担国家自科基金、社科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,获得专利技术120多项,在《Computers & Industrial Engineering》《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》《Information Sciences》《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》《管理工程学报》《管理评论》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超过210篇,通过前沿的科学研究有力反哺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。